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眼中的刘梦芙老师

2016-06-22 何其三 远山星际

    

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讲究缘分的,我无意中闯入五彩缤纷的诗词世界,并因为诗词得以结识了好多才华横溢的很优秀的人,其中就包括我的老师刘梦芙。可以说,没有跟诗词的缘分,也就没有我跟老师的师徒缘分。

   

在没见到老师之前,我一直以为老师是个才女。乍听“刘梦芙”这三个字,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如梦如幻、明艳不可方物的芙蓉花,因而想当然的认为,这个极其罗曼蒂克的名字的拥有者,应该是才华馥比仙的女子。

    

第一次见到刘老师缘于一次诗词会议,散会后在一家自助餐厅就餐,彼时我们并不相识。对品种繁多、香气扑鼻的各色食物我一向都是毫无免疫力的。我拿着碟子四处穿梭,犹如蝴蝶飞进了百花丛中,见啥都往碟子里装,忙得不亦乐乎。


就餐时,刘老师恰好坐在我对面,估计是看到我碟子里面堆得像小山一样,就随口说“那么多,有点贪啊。” 我看看周围的人,再对照一下自己,觉得自己拿的确实不少,有点汗颜。我碟里有两条烤得金黄喷香的烤鱼,我主动而大方地夹了一条给刘老师。

    

后来有人告诉我,那就是刘梦芙老师。我听了很是震惊,这跟我想象的差距不只一点点大!刘梦芙居然不仅不是一位纤弱的女子,反而是一个既高且瘦的男子!记得我当时的反应,先是一愣,继而哈哈大笑。笑完之后忽然觉得这个名字跟真人合体后其实也没什么违和感。

    

老师对弟子严苛估计是出了名的。他给我上的第一堂课,就是要我克服人性中的三大弱点:懒惰、贪婪、嫉妒。

    

我生性散漫顽劣,但自认为胸襟还是比较开阔的。贪婪呢,要看是哪一方面;懒惰嘛,这个我肯定占。我还爱扎堆,爱凑热闹,爱到处乱窜.从小时候起我就被人称为“花脚猫”,而且是四脚踏雪的那种。窜的地方多,外界的事自然知道得不少,好几次我看到关于老师的信息和报道,赶紧跟老师讲:"老师,我在那里又看到你了!”。挨了老师几次贬,还死性不改。估计老师也是无着法,无可奈何地戏称我是“包打听”。

   

其实,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。但要改掉从娘胎里带出来的陋习,真的不是一日之功。微信圈里的文章,只要是认识的我几乎都友情点赞,有时候还友情转发。有一次,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文章,内容比较低俗,我转发后,老师对我进行了措辞严厉的批评。认为我把时间花在这些上面,不看书,不提高自身的学养,大好的时间拿去赶风逐浪,白白地浪费掉,实在可惜。

  

那次老师的语气实在太严厉了,我这么皮实的人,都被老师讲得冷汗直流。不过自那以后我浮躁毛糙的性格确实改了不少。

  

起先,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是每个月几首长调。拜师前我几乎没涉足过长调慢词,基本只填小令。小令字数少,可以一挥而就,比较适合我这种捺不下心的急躁人。长调需要足够的学养,了解我的人都讲我是凭着灵气来写作的,文化底蕴以及学养恰恰是我所缺少的。

   

每到快要交作业时,我都急得团团转,然后关起房门,真正是足不出户,闭门造车,批量生产出一批诗词,聊以塞责。有时一天七八首,有一个月胡了接近五十来首。老师看了也觉得好笑。

   

有次他笑着说,他终于找到一个跟我相类的人了。大概是一位北方的女子,一个月写一百多首。老师高兴地拿出他的手机让我看那位女子的作品,我分辩道:“她比我厉害,我一个月的数量还不到她的一半”。从这件事来看,老师也有很纯真的一面。他的苛责、以及所做的一切,只不过是想我们去掉满身的俗气,静下心来多学点知识。

   

老师讲我最善于没话找话,纯属为了作文而作文,让我不要一下子写得太多,免得手写滑了,最好是写一首是一首。他常于百忙之中抽时间批改我的诗词,用红笔工工整整、仔仔细细地写上密密麻麻的批语。老师的笔确实能点石成金,有时稍微改动一个字,便可化腐朽为神奇,整首诗词立即熠熠生辉。

   

很早就听讲老师“执拗”,是个性独特的人,是可以与王安石相媲美的当代“拗相公”。真正深入了解以后,就知道老师其实是典型的传统的知识分子,孤傲、清高,甚至与现实有些不调和。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鲁迅,忽然觉得两者还有点相似之处。

   

有一次,一位外地女诗人到合肥,在老师家的楼下求见,老师拒不接见。后来老师也跟我提起过这件事,说头天晚上在电话里讲了,他那段时间正在搞一个课题,刚展开来,想一鼓作气写完,让她不要过来,结果她还是来了。这就发生了老师拒不开门的事情。他说:“按照常理来讲,你人都到了,我花个十来分钟接待一下,就皆大欢喜了。可是,我做不到。”

   

我理解那位女诗人的心情。或许是因为不经常来合肥,觉得机会难得,出于对老师的景仰,没见到老师就回去,会觉得遗憾,所以才不顾老师的反对到老师楼下求见的。

   

全国各地众多的诗词爱好者仰慕老师,想拜他为师。听说有位青年才俊多次请求老师收他为徒,后又托人说项。结果我不得而知。我现在知道的是我仅有几个师姐妹,没有师兄,估计最终还是没被老师接纳吧。这件事我多次想跟老师求证,不过每次见了老师都忘记问了。

   

后来从老师的一些谈话中知道,老师只不过是不愿收不了解的人为弟子,不论男生女生。此外,还因为他事务繁多,无时间教,不愿当挂名老师,他觉得收了就应该对弟子负责。没时间精力去做的事,他不愿意违心地去做。这其实也是一种担当。

   

每年都有好多家杂志向老师约稿,老师基本不理睬。也有极少的人知道我是老师的弟子,想让我从中转圜。每次碰到这样的委托,我都战战兢兢,汗不敢出。拜师时间虽然不长,但对老师的性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,不符合他口味的低俗的东西,他是永远没法子应承、接纳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老师的“执拗”不是不近情理的固执、傲物,而是卓然独立、不随流俗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品质。

   

老师是个治学严谨的人,他曾很认真地告诉过我,他所取得的一切都是通过勤奋苦学得来的,对此我深信不疑。老师学识的渊博和精深确实让我高山仰止。老师的书斋里全是书和文稿,陪伴他最多的除了书还是书。他可爱的小外孙一语中的,说书斋是“姥爷的故乡”。


师母常笑说老师不通人情世故,对我们师姐妹们太严厉。师母常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就是:“梦老死倔!”。

   

我既理解老师又理解师母,他们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护,只不过师母是站在情的层面上来护卫我们,而老师想得更多的是增加弟子们的才干,因而不顾情面,严格要求。

  

以老师的睿智,他对世事是洞若观火的,但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味无益的应酬上,删繁就简,节省出时间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。他有自己的坚持和爱憎。自古以来,凡大成者,必有自由之思想,独立之精神,不迎合庸俗潮流,不屈从于权势。唯其如此,才能保有真纯的初心。当今社会随波逐流的人太多,坚持做真我的人太少。老师是个初心不改的人、是个坚持做真我的人。这样的人更有独特的人格与精神魅力。

  

老师很务实,不喜欢浮于表面。他一再要求我不要追逐浮名虚名,要实至名归。老师的指导让我领悟到,做学问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修行,要守得住心、管得住行,要耐得住寂寞、避得开喧嚣、抵挡得了诱惑。老师的教诲让我对诗词收起了轻慢之意,生出了敬畏之心,坚定了磨砺之志。

   

感谢老师赐予我知识,引领我走向诗词,贴近诗词,也让我明白为人即是为文。老师教我的点点滴滴,对我今后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。我要收敛心性,勤勉追求,以期不辱诗词,不辱师门。





淑女猎人(六、七)


双面扇(原创小说全文)之四


同题小说《玉兰花》之何其三篇(三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